山川撫平傷痕,時間見證重生。又一年“5·12”,關于汶川特大地震的記憶再次浮現在無數人腦海。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,四川汶川發生8.0級特大地震,剎那間,山河破碎,日月無光,滿目瘡痍,舉國同悲。
回望汶川,搶險救援“分秒必爭”,安置群眾“百日攻堅”,恢復重建“千日奮戰”,發展振興“萬米長跑”......黨中央、國務院的堅強領導,黨政軍民的大力支援,舉國上下的同心協力,書寫了一份份令人民滿意、令世界驚嘆的答卷,鑄就了“萬眾一心、眾志成城,不畏艱險、百折不撓,以人為本、尊重科學”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。
16年間,樹木從瓦礫中重新發芽,百姓在廢墟上重建家園,如今的汶川早已綠水青山,舊貌換新顏,居民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,當年滿目瘡痍的災區煥發出新的活力?;赝@16年,我國防災減災救災事業也實現高質量發展。
這16年,我們攻克前沿技術。隨著“ICL 地震預警技術系統”首次成功預警、我國首顆觀測與地震活動相關電磁信息的衛星“張衡一號”發射入軌、地震預警網建設大力推進、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完成,我國天空地一體化地震立體監測取得實質進展,世界最 大的實時地震觀測網在我國建成,防震減災事業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。
這16年,我們不斷提升救援能力。我國構建了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、以專業救援隊伍為協同、以軍隊應急力量為突擊、以社會力量為輔助的中國特色應急救援力量體系。救援人員經歷風雨洗禮、磨難考驗,不斷提高打大仗打硬仗的能力,完成了一次次危險而艱巨的救援,成為危難時刻搶救人民群眾生命的可靠力量。
這16年,我們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。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,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駛上“快車道”,近年來,我國通過統籌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,組織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,實施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,新建改建一批森林防火道、隔離帶、停機坪、蓄水池等,不斷提升災害防治能力并取得顯著成效。
......
16年間,我們在災難中涅槃,向新征程進發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,每年的5月12日被設為“全國防災減災日”,今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,主題是“人人講安全、個個會應急——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”。隨著全國防災減災日活動的持續舉辦,防災減災科普宣教的深入開展,“人人講安全、個個會應急”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,人人爭做“安全達人”“應急高手”“自救互救衛士”,我們的基層防線愈加穩固。如今,我們銘記過往、致敬重生,更汲取經驗、勇毅前行。
- 16 把防線筑在一線 讓安全人人共享 ——寫在第 16 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之際
- 20 凝聚基層防災減災力量 用“生態綠”繪就幸福底色
- 24 地震帶上的村落:破碎與振興
- 28 第 16 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活動報道
